平宝公司25个“苦脏累险”岗位近半数完成替代 | 中国平煤神马报

“我们巷道内所有需要人工操作的挡车器、风门全部改成了气动,上山段还加装了助力器,干活省力多了。”5月13日,平宝公司掘进一队职工张领谈及工作岗位变化时说。

今年以来,该公司按照集团党委部署,在创建绿色清洁智能化工作面、改善辅助运输条件、引进科技装备等方面综合发力,清单化推进“苦脏累险”岗位替代。

日常工作中,风巷拉底不仅费时而且劳动强度偏大,职工们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针对此,该公司组织专项调研,选择投用了巷道修复机,以往需要8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4人。

该公司还对采煤机喷雾装置进行改造,持续提升降尘效果;在转载机上加装“机械手”,提前去除煤墙侧的钢带、锚索等;创新“横轴掘进机+双臂钻车”作业模式,解决了挂网和支护过程中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难题。

“我们注重数智赋能,把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作为努力方向,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着力消除井下‘苦脏累险’岗位。”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宗岑介绍说。

面对切顶留巷施工中,混凝土远距离输送易堵管的技术难题,该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成立课题组进行攻关,最终决定采用“单轨吊运料+远距离泵送混凝土”技术,使生产效率提高了50%,且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

不仅是井下一线,该公司部分地面单位也正在通过智能化手段,降低职工劳动强度。该公司水电队根据风井10千伏架空线路日常巡检情况,引进无人机参与线路巡查,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工效。

据了解,经过精准发力,在该公司排查出的25个“苦脏累险”岗位中,目前主井放煤工、皮带司机、给煤机司机等12个岗位,已通过改变运输方式、投用智能装备等完成岗位替代,剩余的“任务”可在年底前“清零”。

下一步,该公司将紧紧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以创新打造引领未来的“硬核”支撑力,让职工们告别“苦脏累险”,更安全、更体面工作。

(文/图 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芳芳 通讯员 赵耀 编辑 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