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材料是集团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过去一年,新能源新材料板块克服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整体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进入2025年,该板块主导产品市场形势如何?怎样应对变化、抢抓机遇,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日前,集团有关负责同志就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市场形势及未来发展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新能源新材料板块主导产品目前市场情况及后续趋势如何?
答:2025年以来,新能源新材料板块主导产品市场整体呈逐步回升态势。
碳产业链上,受石油焦价格持续上涨带动,石墨材料整体出现成本支撑,石墨电极市场触底反弹,预计未来3个月,石墨电极价格有望保持在高位区间运行。
负极材料市场受制于原料价格上涨,电池需求下滑,企业成本承压大、价格传导难,一季度前端需求量降低,但下一步预期向好,动力和数码消费端均回暖,预计3月价格随锂电需求回升,有望稳步上涨。
在锂电池及储能市场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今年前两个月锂电池总产量同比快速增长,特别是储能锂电池同比增长超过40%,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海外储能市场发展火爆,储能行业出海成为热潮。随着国家政策继续强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锂电池需求不断攀升,带动产能规模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纳米银粉产业受光伏整体市场疲软和下游银浆企业需求下降影响,银粉市场需求放缓,货款回收账期延长,银粉企业资金压力陡增,行业在2025年度周期内属于爬坡阶段。
在光伏领域,今年前两个月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约35%,国内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26%。但从产业链上来看,行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产能供大于求的市场情况,暂未出现反转,未来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仍是市场技术追逐的主流。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片价格保持稳定,企业产能利用率保持复苏节奏。
问:新能源新材料是国家倡导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一定政策支持,下一步宏观政策调控将对板块发展带来哪些利好?
答:国家在宏观调控上,对新能源的利好政策支持力度较大。2025年,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息稳楼市股市,提高投资效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由此可见,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未变,在宏观经济回升及相关政策调控下,新能源新材料板块有望突破受市场低迷制约发展的瓶颈,逐步迈入健康经营的良性循环。
问: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将如何抢抓市场机遇,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答:一是大力开发市场。着力储能市场开发,锂电储能紧盯山北站20MWh项目、上海采日代加工项目100MWh-150MWh,加快推进与鹏辉能源200MWh项目的进展;全钒储能2月签约了开封东基电力5MW/30MWh储能电站项目,“中国尼龙城”100MW/400MWh液流电池储能项目招标公告已挂网,预计上半年,开封时代月利润能够平稳维持在较好水平。抓住石墨电极、负极材料、锂电池等主导产品市场回升机遇,开发新客户,稳定老客户。
二是聚焦压降成本。根据集团统一部署,2025年板块整体成本压降计划是2亿元,一季度压减计划是5000万元,目前已分解下达任务,要求各单位细化分解工作方案和分解表,压实基层单位领导班子责任。优化作业成本管理系统,6月底前,板块已上线的13家单位系统功能模块完善优化工作要全部完成,确保成本管控系统上半年实现正常运行。
三是加快资本运作。加速推进相关并购步伐,抢占资源洼地,充分发挥石墨电极的技术优势,全面实现降本增效。加快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电池铝壳体项目,目前已完成尽职调查报告,正在拟定合作方案。
四是资金集中管理。为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拟于3月份开始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推行资金集中管理,通过内部现金和票据错配、调剂,力争全年降低财务成本1000万元以上。
五是强力推进“四制”改革。新能源新材料板块积极贯彻集团深化改革相关要求,加快“四制”改革步伐,截至目前,板块各单位科级干部“四制”改革方案已全部审定,正在组织报名,预计一季度可全面完成。各单位班子副职的“四制”改革正在谋划设计,职级薪改革工作已经启动,并积极与有关专业机构对接,正结合实际完善优化方案。
问:新能源新材料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快、市场不确定因素多,下一步将如何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答:一是加快出海战略布局。根据集团“东引西进出海”发展战略,新能源新材料板块将努力把握光伏等产业爆发的机遇,加快在新疆,以及坦桑尼亚、印尼等海外市场谋划项目布局。通过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摆脱国内相关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加剧的局面,为企业营收增长提供新的驱动力。
二是以科技创新赋能发展。2025年,板块要通过培育新兴产品,做强高端碳材、新型储能两大主业。紧盯项目建设,布局年产6000吨煤制碳材料项目、钙钛矿项目、年产18亿克拉高品质人造金刚石项目、年产100万克拉CVD金刚石功能材料项目、尼龙材料年产2.5万吨BOPA薄膜项目(二期)、青海天蓝年产2万吨石墨化一期技改项目。积极开发培育新产品,对高纯碳行业进行调研,与有能力的设备商开展合作,以年产1000吨高纯碳产品为目标,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规划工作;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新型高端负极材料、碳纳米管、硅碳原粉及导电碳浆、圆柱电池等,延伸碳产业链;探索“新材料之王”石墨烯产品开发,利用其在电热、导热等方面的优异性能,挖掘广阔市场空间和应用场景。利用现有科研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团队合作交流,加大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粉体等产品的质量提升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科研基金,开展专项攻关,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为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提供技术支撑。
(融媒体中心记者 编辑 景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