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拉面见匠心 | 中国平煤神马报

WechatIMG534.jpg

5月15日,在运销公司食堂的氤氲热气中,厨师刘伟伟手持银丝般的面条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引得排队职工翘首以盼。

当日凌晨四点,城市尚未苏醒,刘伟伟就已经系上围裙开始熬制汤底。“牛骨必须现采现泡,冷水去腥至少要四小时。”他轻敲案板上的牛腿骨,清脆回响印证着食材的新鲜。八角、草果与肉蔻等二十余种香料的馥郁随着四小时文火慢炖沁入骨髓,最终化作一锅金黄油亮的汤。

此时操作间的另一侧,用高筋面粉、盐、鸡蛋揉成的面团经过半个小时的醒发,显露出丝绸般的光泽。“拉面要经七次以上抻拽,得拉到能穿针的程度。”刘伟伟手腕轻抖,面团在案板上发出有节奏的脆响。最考验功力的“毛细”需反复抻拉十余次,每根面直径不到半毫米。问及诀窍,这位从业十余年的面点师傅笑道:“冬夏配方要变。夏天少水多盐防黏,冬天反之保筋道。”

说话间,牛肋肉等食材已按“一青二白三红四黄五绿”的口诀码入碗中,翠绿的韭菜映着红油、白面,分外好看。

每逢周四“拉面日”,该公司食堂窗口总会排起长龙。最多时,刘伟伟一天要做百余碗。为保证品质,他独创四季调味表,还在六年间推出五种口味,其中清汤牛肉面尤其受欢迎。目前,他正在研发泡椒拌面。

“食材会说话,用心它知道。”刘伟伟说。在机械生产日益普及的今天,这位豫菜传人仍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固执地守护着手工的温度。

暮色渐沉,透过食堂玻璃上凝结的水汽,可以看到正大快朵颐职工。刘伟伟擦拭着操作台说:“看大家把面吃完,汤喝干净,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文/图 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听萧 编辑 李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