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走进位于建工集团办公楼5楼的技术咨询中心,墙上悬挂的一幅幅项目效果图格外引人注目。“这些都是我们参与设计的项目,包括平顶山市卫东区光华学校、叶县第九小学等。”技术咨询中心主任张立海介绍道。
2025年年初,建工集团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将其下属的设计院、成本管理中心与安装处试验室合并,成立技术咨询中心。按照建工集团改革要求,技术咨询中心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目前共有成员65人。
在建工集团“双特”“四甲”资质的加持下,技术咨询中心如同拥有了打开各领域工程大门的“金钥匙”。目前,技术咨询中心以房屋建筑设计为主业,依托建工集团强大的施工能力实施总承包模式。
走进设计院的一间办公室,职工正专注于各自工作。其中一位女职工正根据无人机传回的项目现场高清画面测量数据。她说:“5月份,我们中标了卫东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我正在对屋檐设计进行优化。有了无人机测绘和专业软件加持,绘图精度大幅提升,出图速度也快了不少。”今年以来,设计院积极拓展市场,不仅承接了总医院5号楼和双创基地体育馆等集团内部项目,还拿下了新华区政府过渡办公用房改造工程和卫东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并且成功进军省外市场,在山西、陕西等地揽获矿建项目。
设计院逐步扩大市场“版图”,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强力支撑。目前,设计院共有32人,其中研究生4名、各专业注册师若干名。在BIM(建筑信息模型)小组,张立海向记者介绍:“小组里的3位研究生思维活跃、技术精湛,是团队核心力量。”冯凯就是其中之一,擅长建模和测绘,在2024年集团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测绘比赛中获得第3名。“这里有广阔的职业舞台,企业的激励政策也让我们干劲十足。”冯凯说。
张立海解释,技术咨询中心成立后实施了新的薪酬管理办法,包括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专项绩效三部分。“我们鼓励职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职工每取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即可获得专项绩效补贴,同时实行积分制管理,职工参加技术比武、完成临时任务都可获得积分。”张立海说。
随后,记者走进一间容纳10余人的大办公室,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这里是成本管理中心。技术咨询中心党支部书记沈正祥说:“成本管理中心主要承担集团工程项目的成本测算任务,自成立以来已完成300余项工程、总值50余亿元的测算工作,实现已完工项目零亏损。”在这里,职工测算数据使用的是沈正祥独立开发的成本管理系统。沈正祥说:“建工集团项目多且分散。这套系统支持数据共享和移动办公,在减少沟通、交通成本的同时,通过闭环管理提升测算效率。”
成本管理中心还扮演着“人才摇篮”的角色:从基层选拔优秀职工学习成本造价,业务熟练后派往项目部积累经验,培育复合型人才,形成人才正向流动循环。
在技术咨询中心会议室,多媒体设备齐全。沈正祥说:“我们定期在这里开办夜校,让职工学习成本造价、设计等知识,掌握数智化工具操作技能,为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由于试验室设备较多,其办公地点仍位于安装处院内。试验室里,各种检测设备整齐排列。恰逢4名职工准备前往平宝公司执行电气试验任务。“我们的工作对确保高压电气设备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试验室负责人赵永吉说,“技术咨询中心成立后,试验室利用其他两个部门的资源,承揽了更多试验项目,开拓了新疆、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的电气试验市场。”
从资源整合的“物理反应”到机制革新的“化学反应”,技术咨询中心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建工集团深化改革的缩影。这场刀刃向内的变革,打破了部门壁垒,激活了人才引擎,开拓了市场,让传统业务在数智浪潮中焕发新生,达到了“1+1+1>3”的效果。
(文/图 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会杰 编辑 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