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上的匠心传承 | 中国平煤神马报

6月28日清晨5点30分,有着26年党龄的铁运处工务段机械化养路队队长张建伟已和工友一起开始了新一天的线路养护作业。这支队伍肩负着工务段326公里铁路线路保养与维修的重任。

“别看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可线路养护的学问大着呢!”张建伟一边启动捣固车发动机,一边向年轻职工强调。作为首批由人工养路转型的机械化技术骨干,他深知技术创新价值。他主导的“捣固装置提升油缸自锁紧螺母改进”项目在全队推广后,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10%,解决了“专家不研制、市场买不到、现场急需要”的实际难题。

面对繁重的养护任务,张建伟打破传统“一人一岗”模式局限,推行“精本岗、通两岗”培训理念,组织捣固车司机等岗位人员跨岗学习维修技能,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每周五下午的业务知识分享会,是张建伟雷打不动的“理论课堂”。他与创新工作室工友精心编制的捣固车应急手册,被职工们誉为“养路宝典”。青年职工李晓阳认真研读、勤做笔记,理论知识日益扎实,为现场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光有理论不行,关键时候还得手上见真章。”张建伟说。遇到棘手故障,他总是现场示范、手把手教导。6月29日下午,捣固车液压系统突发高温险情,液压元件面临烧毁风险。53岁的张建伟一边带头爬上滚烫的车顶排查,一边现场教学,清晰讲解每一步检修流程和判断依据。

在张建伟“理论+实操”的系统培养下,李晓阳迅速成长。今年前5个月,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捣固车1号位至7号位的全流程操作,并能独立完成设备检修与应急故障处理。

像李晓阳这样的青年并非个例。5年来,张建伟带出的12名徒弟均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队内技术骨干。

“我是党员,就得带头干。”这句朴实的话,张建伟不仅挂在嘴边,更融入管理。他创新设计了“AB组”考评制度,将各组工作量、维修项、故障处理数详细列账,每日存档,月底严格考核评比,并对优胜班组给予经济奖励,激发了职工比学赶超的热情。今年上半年,在他的带领下,全队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40%。

夕阳西下,结束一天忙碌的张建伟习惯性地蹲下身,用手轻抚刚刚整修过的钢轨。在他身后,一支技艺精湛、一专多能的机械化养路队伍,正沿着铁轨延伸的方向不断成长,坚实守护着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文/图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玉杰 编辑 陈田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