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填报什么专业,往往牵动考生和家长的心。近年来,“生化环材”“文史哲”等专业,常被冠以“天坑”之名,理由多是学习难度大、就业面窄、薪资不高或发展前景不明朗。这难免让有意报考或正在就读这些专业的学生感到迷茫。
笔者认为,“天坑”专业的说法并不全面。
每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专业学习的意义,远非学习难度或短期就业热度所能衡量。一些被打上“天坑”标签的专业,现阶段可能面临就业市场人才供过于求的问题,但这不意味着专业本身是“坑”,也不意味着这些专业培养的学科能力失去价值。比如,化学专业可以培养过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哲学专业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同样可贵。
要认识到,专业知识并非局限于单一领域,只要善于挖掘和转化,就能在各行各业创造价值。更应认识到的是,不管学习什么专业都只是职业起点,人生的职业赛道远比想象中宽广。正因如此,同一个专业毕业的学生,10年后的发展状况往往也是大相径庭的。
在技术日新月异、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的今天,那些走得远、走得稳的人往往不是靠“一招鲜吃遍天”,而是不断吸收新知识、拓展新技能的终身学习者。集团职工中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但立足岗位、结合兴趣刻苦钻研,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不断反思精进,最终成长为技能大师的人不在少数。
可见,“坑”的从来都不是专业本身。将找不到好工作归罪于专业本身而“躺平摆烂”,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不妨把选专业与学习的过程,当作探索世界和自我成长的旅程。当我们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拥抱学习,即便身处所谓“天坑”专业,也能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持续的自我提升,在职场开辟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佳琪 编辑 常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