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满格”精神状态抓发展 | 中国平煤神马报

纵观时代变迁、行业沉浮,任何企业在攻坚克难紧要关头,精神懈怠危险都是最可怕的危险。这个时候,如果反应不快、状态不佳、担当作为的主动性不强,根据熵增定律,发展极易陷入越来越被动的困难局面。这警醒我们:面对当前越来越严峻复杂的经营、安全等重大风险挑战,必须咬紧牙关、上紧发条,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以“满格”精神状态抓发展,在统筹推进稳大局、破困局、开新局中奋力拼抢最好成绩,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困难压不垮精气神,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

回顾党的光辉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立足党的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这在新中国工业史上,也有许多生动体现。当年,铁人王进喜“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干事创业豪情,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工业建设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民族之光”华为,在美国科技战的封锁围堵和极限打压下,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将压力转化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催化剂”,在新一代智能手机、智能车机系统等数智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充分展现了奋发图强、磨砺成钢的精神力量。

作为生长在红旗下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至今已走过70年风雨历程。70年来,我们初心不改、砥砺前行,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可谓“历尽千帆仍少年”。特别是近年来,集团成功开启并巩固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创出利税“双百亿”的质效新高度,推动上市公司家族再添新成员,形成重大创新成果、战略新兴项目滚动落地的产业新生态,实施“四制”“职级薪”、企业结构和人力资源优化等一系列改革新举措,打造“东引西进出海”开放新格局,按下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快进键”,其内核动力,就是长期积淀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扛红旗、站排头,当标杆、创一流”的竞争意识,这是刻印在平煤神马人骨子里的优秀文化基因。

新形势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高质量发展既面临供需错位压力、市场竞争压力、多重任务压力带来的不稳定性,又蕴含数智赋能、转型升级、换道领跑带来的广阔“蓝海”,恰似千帆竞逐,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干、不拼、不奋斗,听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好消息。时代浪潮滚滚向前,过去不少盛极一时的企业逐渐衰落,非常可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有不少像华为、小米、大疆、京东等创业“新势力”蓬勃发展,逐渐走入国际舞台中央。盛衰两面,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有没有那么一股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满格”精神状态。

“满格”精神状态,是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越战越勇的奋进姿态和强大意志。这种意志,展现出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性修养、“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满弓状态、“公心至上、事业为先”的忘我境界、“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实干作风、“创新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情怀。有了这种意志,集团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内驱力。

当前,正值集团奋战三季度、实现“全年红”的吃劲阶段,“十四五”冲刺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重要节点,高质量发展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形势极其特殊,使命极其光荣,责任极其重大。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如果心态“佛系”、状态“躺平”,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碰到一点挫折就畏缩不前,是干不好事也成不了事的。应对困难挑战,必须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力量,激扬70年传承不息的奋斗文化,在这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高质量发展竞赛中,能有多快就干多快,能干多好就干多好,能多干就多干,奋力跑出事业发展新天地。

干事创业,拼的是精气神,比的是真本事。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走到今天,早已没有“低垂的果子”,更需要跳一跳、够一够、拼一拼的劲头,以担当作为的主动性和战斗力,去摘取“更高处的果子”。

集团2024年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以前瞻视野精心布局了“1135”发展格局,开启了加快建设全球优秀的功能材料领军企业的新征程。这是我们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统筹历史、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作出的系统性谋划和全局性部署,是未来一个时期兴业强企的目标指向,也是关系每一名干部职工共建共享空间和层次的主攻方向。

然而,企业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艰难探索、曲折向前。可以说,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风雨无阻是心态。在当前不稳定不确定的市场形势中推动发展,在错综复杂的产业变革中赢得优势,必须大胆破除因循守旧的惯性思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避责意识,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锻炼新眼光,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不是毫无征兆、瞬间形成的。安全事故前兆,往往隐藏在漠视异常信息、违背作业规程、隐患瞒而不报、纵容冒险蛮干、“三违”工伤增多、外行指挥内行等一系列反常问题中;市场风云变幻,迹象就埋在经营数据异常波动、政策变化字里行间、新技术新工艺新范式突然涌现等一系列叠加变化中。增强洞察力,必须在感知“不对劲”时,迅速紧张起来,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不断锤炼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洞察先机、趋利避害。

危与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面对当前同行同业“同此凉热”的复杂经营局面,只有以前瞻视野、战略眼光审时度势,比别人“早醒”一步、棋先一招,善于从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才能转危为机、把握主动。目前,平煤股份正在大力推进焦煤“出海”、神马股份正在积极打造尼龙66民用制品云商平台、双新板块紧跟集团开放布局协同推动风光储等配套项目,这些都是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生动实践。但严峻形势的“乌云”往往来得猛、消得慢,每一名干部职工都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把风雨考验当作“压力测试”,在“难”与“变”中看准前方的路,磨砺发展韧性,推动各项工作跃升新的轨道,迎来更好发展。

形成新思路,需要有高维的思考力。从空间理论看,以“一维”视角看问题,必然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一封闭空间;以“二维”视角看问题,虽然增强了腾挪的灵活性,但依然没有跳出封闭的小圈子,遇到系统性难题难免会束手无策;以“三维”视角看问题,才能看到长远、把握全局、因势利导,掌握超越问题现有框架、从高维度审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思维能力的高级形态。近年来,集团党委坚定不移推进的地面瓦斯抽采、盐穴储氢等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的重大创新项目,都是跳到“局外”看“局内”、以辩证思维谋发展的生动例证。

高维的思考力同样适用于安全生产。只要勇于打破就安全说安全、就生产说生产的对立思维,切实把本质安全融入高效生产各环节,既从当下切入,统筹推进安全素质提升与人员组织优化、重大风险防控与采掘工程接替、安全监察与人均工效考核、“苦脏累险”岗位优化替代与高效智能装备投入;又从长远布局,探索实施煤矿无人开采、煤层原位气化等新工艺,推动建设地面“黑灯工厂”,变“矛盾体”为“统一体”,最终一定能实现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相得益彰、良性互动。

掌握新方法,需要有强大的创新力。前进道路上,必定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去探索,有许多新的矛盾需要去化解。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在攻坚克难中谋新策、出新招、闯新路,才能开辟新天地、成就大事业。今年刚开年,“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向世界展示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究其原因,离不开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的强大创新力。

创新,对于集团来说,不只有“7+2”重大战略科研项目的研发及建设,也体现在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工艺优化、装备改造、对标管理、机制改革、数智赋能、招才引智、组织优化等各个方面,这些共同构成了增强企业创新势能的源头底气。提高创新力,就要扭住一切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矛盾问题,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把产学研平台体系及专家团队、专业技术人员、各类型“草根专家”和岗位能手等各方智慧力量统筹调动起来,打破条条框框,鼓励创新创造,做好容错纠错,进一步完善“工资靠课题,奖金靠成果”新机制,叫响“有技术吃香,有成果光荣”的新风尚,打造“处处是创新之地、时时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新生态,形成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首先看态度,关键看行动,最终看效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大局、破困局、开新局是当务之急、发展之要,能不能稳得住、破得了、开得好这“三个局”,是摆在集团每一名党员干部职工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做好这道必答题,最强的力量就是说到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最讲认真,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当今社会,不乏做事圆滑善表现、利己主义的“聪明人”,缺的是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公心至上的“踏实人”。干事创业没有捷径,如果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躲着走,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影响的不仅是个人威信,更是集体利益、发展质效、企业前途。

说到做到,关键从思想上抓起,在落实上用力。党员干部要经常反躬自问:有没有光表态不行动、出了问题撇责任的“口头”落实?有没有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虚假落实?有没有拘泥于条条框框、囿于所谓经验的机械落实?有没有以局部利益为取舍、对己无利“踢皮球”的选择性落实?有没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应付式落实?有没有编造虚假材料体现工作业绩的包装式落实?在自警自省中,历练说到做到的真性情,增强担当作为的真本事,以实干实绩实效兑现承诺、取信于人。

做好这道必答题,最有力的保障就是以上率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穿透力,关键就在“示范”二字。

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叠加稳大局、破困局、开新局这一重要发展任务,对集团党员干部转作风、作表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员干部只有紧盯目标、把准方向,把“给我上”变成“跟我上”,才能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需要强调的是,抓落实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拦路虎”“绊脚石”,敢不敢动真碰硬,能不能攻坚克难,是检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形势逼人,任务在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不因事艰而不为,不因任重而畏缩”的冲锋姿态,靠前指挥、一线督导,以舍我其谁、事不避难的气概,去挑最重的担子、去啃最难啃的骨头、去拔最硬的钉子、去攻最困难的“堡垒”,真正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尽到自己该尽的那份责。

做好这道必答题,最大的依靠就是全体职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顽强、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坚韧、创造力的巨大而闻名于世。”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集团目前拥有10.6万名在岗职工,发展中再大的矛盾困难,只要除以10.6万人,都能战而胜之;再微小的信念力量,只要乘以10.6万人,就是不可阻挡的洪流。近年来,集团之所以能够在多重压力下始终把握“稳”的节奏、保持“进”的态势、展现“强”的韧劲,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把“坚定以全体职工为依靠”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大力践行“企业发展、职工共享”核心理念,千方百计实施高品质共享,推动形成了职工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螺旋上升式发展形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加需要我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打造更好舞台、创造优良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谱写“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动人篇章。人心齐,泰山移。越是形势严峻,越到攻坚关头,越要耐心细致做好职工思想工作,重点用好用活“两体”思想政治工作法、“六必访七必谈”工作制度,及时回应职工所思所想所盼,以真心换真心,用正能量抵消负能量,激励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在克难攻坚中建功立业、彰显价值。

在前行的路上,没有旁观者。只要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向、同题共答,以“满格”精神状态争分夺秒苦干实干快干,汇聚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奋战洪流,就一定能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战大考中,拼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辉煌业绩和光明未来!

(宗文 编辑 景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