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生根,心中存局 | 中国平煤神马报

a8d5f3b0efb967b0f875fd05f095c1e.jpg

“乒乓球,表面看是球与拍的碰撞,实则较量的是脚的移动和心的稳定。”7月7日傍晚,刚结束训练的机械装备集团河南电气公司川仪电气厂党支部书记罗超一边擦着球拍一边对记者说。他有20年乒乓球实战经验,前不久在集团创业70周年乒乓球比赛中摘得中年组男子单打和团体双冠,对这项运动有独特理解。

“许多人以为乒乓球是手上功夫,实则胜负在脚下。”罗超的球鞋踏过体育馆的训练场,也踏过省级赛事的塑胶地板。他总结出三步训练法:拉伸韧带打底——每次训练前必做手腕、脚踝、膝盖的十分钟热身;小步高频移动——通过折返跑提升瞬间爆发力;重心转换训练——转腰击球时保持底盘稳定。“你看专业队员救球时滑步如飞,那是千万次步法训练的肌肉记忆。”他说。

谈及比赛时的心态,他更是深有体会。“平时练得再好,场上一慌就全白费。”他记得有次市级比赛自己遇到强敌,一度连丢数分陷入被动,“当时就学着暂停下来,喝口水想想对手的弱点。他正手强但反手偏软,我就故意多打他反手,慢慢就把节奏找回来了。”他说,这种调整能力也被他用到了工作中,“遇到项目卡壳,就像打球时的逆风局,别急着放弃,咬住比分就能逆转,找对方法总能翻盘。”

回忆起儿时用砖块当球网、木板当球拍的岁月,罗超笑称如今选装备已成学问。“新手上路,别盯着贵的球拍买,弹性太大的球拍底板反而不好控制。”他说,自己的球拍都是亲手贴的胶皮,底板和胶皮得像搭档,脾气对了才能打出感觉。至于乒乓球鞋,他特意提到要买鞋底有特殊纹路的,“急停、变向全靠它,普通运动鞋在球场上容易打滑,这可不是小事。”

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规律训练,让43岁的罗超体检单一直很漂亮。“转腰锻炼腰椎灵活性,盯球提升动态视力,攻防转换促进脑体协调。”他撩起运动衫展示紧实的手臂线条,“比应酬健康,比跑步有趣。我身边很多朋友都爱上了这项运动。”

从小学时的体校启蒙到如今的赛场捧杯,乒乓球陪罗超走过了半生。在他心里,球台两端的往返,不仅是技术的切磋,更是对韧性的磨炼。“乒乓球教会我的不单是怎么赢,还有怎么笑着面对输赢。工作生活,不也该笑对输赢吗?”他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梦麟 摄影记者 陶菲 编辑 李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