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山下,再看温情“心灯”盏盏明 | 中国平煤神马报

一盏灯,照亮前路;一束光,温暖人心。

当下,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但集团所处的局部行业市场却存在波动,部分主导产品价格下滑,这一态势对集团凝聚职工共识、稳定发展大局提出了新的考验。在此背景下,十三矿以独特的“两体E家”工作法,为职工点亮“心灯”,在解疑释惑中筑牢思想根基,于贴心服务里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稳健前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7月18日,记者再次走进了十三矿“两体”思想政治工作法示范点。

走出十三矿大门,一路向南,沿着山路盘旋而上,转过最后一个弯道,一座幽静院落豁然出现在眼前。这里就是十三矿“两体”思想政治工作法示范点。

“两体”思想政治工作法是集团创立以来首次就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专门工作法,是集团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精心总结提炼形成的创新之举。

在实践过程中,集团党委高度关注、大力支持,集团党委宣传部精心指导,十三矿结合矿井实际扎实创建十三矿“两体”思想政治工作法示范点。2024年11月8日,集团党委将其命名为集团首家“两体”思想政治工作法示范点。

推开玻璃大门,步入展厅,正中央“体验式、体检式”6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下面写着“‘三爱三如’家文化、EAP员工援助计划”几个字。

“我们创造性地把‘三爱三如’(爱矿山如家园、爱职工如家人、爱工作如家事)家文化融入‘两体’前端,把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融入‘两体’末端,形成了‘两体E家’特色品牌,着力为职工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回应解决职工急难愁盼事宜。”该矿党委书记秦许东说。

展厅南侧的墙面悬挂的一张名为“凉爽在身,温暖在心”的照片正是该矿领导关爱职工的生动注脚。

照片里的十三矿局部制冷降温硐室整洁有序,制冷设备高效运转。这背后藏着一段暖心故事。3月26日,该矿经理王羊娃到开拓一队施工的己15、17-13070风巷里段“当一天工人”。作为深部开采区域,这里受地热影响,即便在寒冬腊月,巷道内的温度仍逼近30℃。现场作业中,高温高湿的作业环境不仅让职工的汗水打湿了衣衫,还让生产进度严重滞后。

升井后,王羊娃立即牵头召开专题会,针对制冷设备老化与管路覆盖不足的问题,成立党员攻坚专班,每周到现场“挂图作战”,确保检修、铺设、调试无缝衔接。

历经1个多月的攻坚,升级后的制冷系统成功运行,该工作面温度降低6℃左右,湿度下降25%。该队一名职工高兴地说:“以前,这个工作面又热又潮,一干活就汗水糊眼、工具打滑。现在温度下来了,护目镜变清晰了,干活工具也抓得稳了,制冷系统改良后的第一个班进尺就比原计划多了3米。”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这场“清凉攻坚战”不仅展现了该矿对职工工作环境的高度重视,更体现了提前谋划、科学决策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担当与作为,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善,才使职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矿井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心齐劲足的奋进力量。

据了解,2年多来,该矿开展领导干部“当一天工人”现场“体验”152次,发现解决问题163项,用一个个实际行动筑牢了企业与职工的“连心桥”。

展厅里另一件看似普通的物品同样承载着深厚的关怀。

在展厅的东北角,“周书记的文件盒”正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该矿煤质运销站职工的家庭琐事、心头烦忧。

为了更好地将家文化融合到“两体”思想政治工作法中,该矿煤质运销站党支部书记周景涛在认真落实“红黄绿”预警机制的同时,设置了专项文件盒——在这方寸空间内,职工的家庭状况、紧急联络人乃至所思所虑都被详细记录在内。周景涛定期更新这些信息,针对职工的不同岗位和不同阶段开展心理疏导。用他的话来说,这个文件盒就是他掌握每位职工情况的“晴雨表”和“备忘录”。  

前段时间,该站一名女职工的孩子参加了高考。周景涛翻看文件盒时注意到这一情况,便主动找她了解情况。得知她因孩子高考分数不理想而沮丧,周景涛就帮着她分析情况、出谋划策,协助孩子填报志愿。

小小的文件盒,不仅记录了职工的信息,还见证了周景涛用爱与关怀书写的温馨篇章,诠释了“爱职工如家人”的深刻内涵。

如果说文件盒是收纳职工心声与诉求的“百宝箱”,那么“两体E家”活动室就是守护职工心灵的港湾。

薄荷绿墙面的“两体E家”活动室布置得格外温馨,柔和的灯光洒在每一个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沙盘、音乐放松椅等道具整齐地摆放在各个精心规划的区域。

在活动室一角的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两体”思想政治工作法与EAP融合机制流程定期体检本。

“我们每半年对全体职工进行心理测评,详细梳理整合职工心理问题,建立特殊群体信息档案,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疏导化解。”该矿工会副主席杜海利说。

该矿通过“体检式”思想政治工作法,精准识别“红黄绿”事项:对于大多数“红黄”事项,依靠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和形势任务教育解决;对于极个别“投资失败、生活失意、心理失衡、关系失和、行为失常、性格偏激”的复杂高危人员,则通过EAP专业力量介入,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开展一对一、个性化、专业化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干预,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体检本上记录的一名职工的情况,便是EAP精准帮扶的典型案例。该矿某职工因家庭困难叠加工伤影响,一度心理失衡、消极怠工,甚至多次上访提出无理要求。该矿EAP帮扶小组知悉后,及时介入,运用专业的心理辅导,多次与其交流谈心,引导其树立积极、阳光的心态。同时,帮扶小组还主动到他家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家庭困难,并与他的爱人建立信任,共同对他进行帮教。现如今,该职工不仅出勤正常,而且工作非常积极。

这样的精准帮扶,正是该EAP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的一个缩影。

为实现全覆盖、动态化关怀,该矿29个基层党支部均建有职工“体检”台账。此外,该矿每月还组织开展“阳光心理赋能日”进区队、入班组活动,及时动态掌握职工心理状态、思想状况,提前干预,防患未然。

“有了EAP在末端的专业支撑,确保了矿党政的关怀帮扶覆盖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职工,在企业共建共享的发展道路上,真正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杜海利说。

“两体E家”活动室内,书架上整齐排列的各种心理相关的书、墙角绿意盎然的盆栽与墙上“阳光心灵,携手同行”的标语相映成趣。不时有职工推门而入,或在舒适的沙发上翻阅资料,或与值班的心理咨询师轻声交流。这里已经成为职工卸下压力、汲取力量的“心灵驿站”。

这些日常场景里的温暖互动,正是“两体E家”工作法落地生根的完美诠释。通过思想疏导与心理关怀的双重发力,该矿职工的归属感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也随之愈发强劲。

2年多来,该矿的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安全态势持续向好,“三违”行为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唯有以心暖心,方能聚势而行。在十三矿,“两体E家”如同一盏盏不灭的“心灯”,以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成效,温暖了职工,诠释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生命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记者手记:再次采访十三矿“两体E家”工作法,记者感触更多更深。十三矿作为集团首家“两体”思想政治工作法示范点,其打造的“两体E家”特色品牌,在解决职工急难愁盼、筑牢思想根基上成效显著,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稳健前行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不仅进一步彰显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强大生命力,也为其他企业在复杂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融媒体中心记者 薛亚丽 图片由十三矿提供 编辑 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