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企若引江,善导者奔涌;聚力如汇川,融众者成潮。
集团2025年度年中工作会暨2024年度考核工作会议明确了下半年各项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举措的落实、目标的实现,需要凝聚全员之合力。
合力从何而来?其并非人力的简单叠加,而是治理智慧的精妙编织,是心之所向与行之所往的深度交融。唯有解开合力的密码,方能铸就企业破浪前行的磅礴势能。
凝聚合力,要认清“治”与“理”的关系,筑牢共生共荣的思想根基。
治理并非仅是刚性的“严以绳墨”,更需温暖的“春风化雨”。“治”者,立规矩、强执行,以纪律与制度规范言行,对突破底线、扰乱秩序者坚决亮剑,确保组织肌体健康;“理”者,重关怀、聚人心,通过倾听诉求、纾解困难,营造“舒心工作、快乐生活”的温馨氛围,使组织的温暖成为无形的黏合剂。只“治”不“理”,规矩森严却如寒冰,失去人心温度;只“理”不“治”,纵有温情脉脉却容易涣散无序。真正的合力,是严密扎紧制度铁笼与倾力回应职工心声的同频共振,是制度刚性与人心柔性的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筑牢个人与企业共生共荣的思想根基,孕育出无私奉献与积极创造的蓬勃生机。
凝聚合力,要把握“度”与“效”的平衡,激发全员参与的治理智慧。
宏伟蓝图若止于纸面,终究是镜花水月。凝聚合力的目的,就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生动实践。但转化的过程不应是简单的生搬硬套,更不该是单纯的层层加码施压和“一刀切”的强硬管控,而应是张弛有度的科学施策。那些“小过重罚”“以罚代管”的简单思维,看似立竿见影,实则会寒了人心、失了合力。要在守住纪律底线、安全红线的同时,把职工的接受度、认可度作为制度设计的“试金石”,鼓励职工参与制度制定,依靠职工智慧破解发展难题,让每一项举措都能得到多数人支持。当职工从“被管理者”变为“参与者”,企业治理从“少数人管多数人”的单向约束,升级为“多数人共建共享”的双向奔赴,同心同向同奋斗的合力源泉才能永不枯竭。
凝聚合力,要统筹“责任”与“协同”的统一,构建上下联动的攻坚格局。
一个口径发声,声音才能更加洪亮;一个步调行动,动作才能整齐划一。企业目标任务的实现,非一域之事,乃全局工程。党委部门、群团组织、业务单位虽职责分工各异,却无先后主次之别。面对业务交叉、责任模糊的“中间地带”,推诿扯皮只会消解合力,主动担当才能凝聚力量。各条线要打破壁垒、协同作战,主动向前一步寻求解决方案,生产部门遇难题,技术部门要主动补位;基层单位有困惑,上级部门应及时指导。唯有以“一盘棋”思维打破部门藩篱,以“共同体”意识激发协作效能,方能众志成城,在攻坚克难中稳大局、破困局、开新局。
征途漫漫,合力致远。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下半年艰巨的安全压力、经营任务,唯有将“治”的铁规与“理”的暖流交织,将“度”的智慧与“效”的目标交融,唱响“责任”与“协同”的交响,才能激活“人”的创造力,理顺“事”的发展链,才能让所有力量都汇入发展洪流,成为集团穿越风浪、行稳致远最坚实的底气。
(融媒体中心评论员 编辑 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