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更要“融进去” | 中国平煤神马报

平煤神马塔能伊斯法拉公司在集团“三无六型”班组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符合当地工作实际的“5321”班组建设法,体现了以融入促共赢的管理智慧。

“走出去”是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然而,“走出去”只是第一步,如何“融进去”,实现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才是企业在海外站稳脚跟、长远发展的关键。

文化共融是“融进去”的核心所在。在跨文化交流中,价值观的差异往往是横亘在企业与当地员工之间的无形鸿沟。“5321”班组建设法中提出的“五爱”,将爱祖国、爱企业、爱家庭、爱学习、爱事业的文化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引导中塔员工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下携手前行。同时,该公司为塔方员工配备中方导师,签订“导师带徒”协议,把“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带到海外。这种文化上的传承与融合,增进了中塔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也使双方建立了更加深厚的情感。

技术共享是“融进去”的重要支撑。该公司把中方和塔方员工混编到同一班组,通过简单的词汇、精准的动作,向塔方员工传授技术。这种技术上的交流与共享,不仅提升了塔方员工的技术水平,也促进了双方在工作中的默契配合,为安全生产和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实践表明,技术是共同的“语言”,能够实现不同文化背景员工之间的高效沟通。通过技术共享,企业不仅能提升当地员工技能,还能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赢得当地政府与民众的认可,让企业真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与推动者,而非外来的“闯入者”。

管理融合是“融进去”的有力保障。该公司让中塔员工站在“同一起跑线”进行评比,设立专项资金评选“雄鹰班”,实现了管理闭环。这种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消除了员工的身份隔阂,激发了全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这启示“走出去”的企业,要保证管理制度的公平性,建立符合当地实际、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管理体系,才能汇聚各方力量,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

“走出去”考验企业的胆识与魄力,“融进去”则彰显企业的智慧与格局。汲取海外项目先行者的经验,从文化共融、技术共享、管理融合等方面不断探索,实现与当地经济的共同发展、文化的包容互鉴,“走出去”的企业就一定能在海外市场行稳致远。

(融媒体中心记者 完美 编辑 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