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产业的东北崛起之路 | 中国平煤神马报

在东北工业振兴的壮阔画卷中,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前瞻性战略远见在辽沈大地落下关键一子。鞍山中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恰似一部镌刻着创新基因与产业雄心的史诗,见证着集团在东北炭素领域从扎根到腾飞的辉煌历程。

2013年,当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下属重点生产单位鞍山开炭热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现鞍山中特公司),正式归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麾下,这片位于鞍山经济开发区的土地便注定要书写不凡。作为国内首家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煤系针状焦生产技术的企业,它的诞生本身就是一场打破垄断的突围——在此之前,这项被称为“炭素工业味精”的关键材料,长期被美日企业牢牢掌控,我国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始终受制于人。鞍山中特的立项投产,不仅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更以15.82万平方米厂区内的成套研发检测设备为基石,在资源富集的辽沈大地上筑起炭素材料创新高地。

走进鞍山中特的生产车间,国际前沿的DCS集散控制系统如同精密的神经中枢,指挥着原料预处理、延迟焦化到煅烧的全流程生产。年产能达4万吨的生产线日夜运转,将黑色的煤焦油转化为晶莹的针状焦,再经由产业链流向电炉炼钢车间,成为提升钢铁产能、降低能源消耗的“工业食粮”。十年砥砺间,这家企业已成长为年产值十亿元的行业龙头,ISO三标体系认证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殊荣,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企业技术实力与精细化管理水准的有力印证。

2025年的春天,集团“聚力六个突破”的战略部署在辽沈大地落地生根。鞍山中特公司与首成科技公司一体化运营后,形成了 “双向赋能” 的良好态势。前者以成熟工艺助力后者提升产品稳定性,用行业影响力拓宽市场版图。后者则以资源禀赋反哺研发降本,先进设备为规模化生产注入动能。

当鞍山中特公司专注“创新前端”的研发孵化,首成科技公司深耕“应用后端”的转化销售,一条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闭环产业链就此形成,既避免了重复投资的浪费,更让集团在煤焦油——针状焦产业链上的协同优势愈发凸显。

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孤勇,到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鞍山中特公司在辽宁的十五年,正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省外布局的生动缩影。这片工业沃土见证着:当自主创新的种子遇上集团战略的阳光雨露,便能生长出改写行业格局的力量,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之路,铺就一层闪亮的“炭素底色”。

 (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芳芳 编辑 陈田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