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9月8日头版刊发的《勇立潮头破浪行》一文,系统回顾了集团创业70年来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与瞩目成就,展现出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稳健前行的生动图景。
七十载风雨兼程,成就来之不易;新征程扬帆启航,更需踔厉奋发。集团若要在全球功能材料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领军企业,就必须持续强化原始创新与前瞻布局,掌握核心技术主导权,力争执行业发展之“牛耳”。此举至少可为企业带来三方面显著价值。
其一,掌握行业标准的定义权。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往往体现为标准定义权的争夺。谁制定标准,谁就能把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我国企业在5G时代凭借极化码等核心技术的突破,成功将中国方案纳入国际标准体系,不仅大幅降低国内通信产业的对外依赖成本,更助力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获得国际通信设备市场较大份额。
其二,获取原始创新带来的高端价值回报。企业唯有通过原始创新占领价值链顶端,才能掌握定价权与利润分配的主导权,实现更丰厚的回报。以宁德时代为例,其通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领域的原创技术突破,不仅赢得众多全球车企订单,毛利率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获得了原始创新带来的显著溢价。
其三,构筑非对称竞争优势。通过前瞻布局形成技术壁垒,企业能在特定领域建立起难以逾越的护城河。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正是典型代表。凭借自主研发的技术突破,我国不仅解决了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难题,还深度参与了全球能源互联网核心标准的制定,为世界能源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然而,欲执产业发展之“牛耳”,不能仅靠单一技术突破或短期投入,要从思维、路径、生态三个层面推进系统性变革。
首先是思维转变。真正意义上的引领,要求企业不仅满足现有需求,更要主动定义未来场景、创造新的市场。华为鸿蒙系统的开发即为一例。面对移动操作系统的既有格局,华为没有选择跟随优化,而是瞄准万物互联的未来趋势,推出面向多终端、全场景的鸿蒙系统,开辟全新赛道,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其次是路径选择。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全面赶超既不现实也不经济,更有效的策略是聚焦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海康威视早在2006年便布局人工智能研发,多年积累终见成效。其推出的X光大模型工业探伤系统,在汽车制造质检中实现99%的复杂缺陷检出率与90%的效率提升,显著强化了技术护城河。
最后是生态构建。真正的创新引领,绝非单点技术突破所能实现,而必须依托于一个富有韧性、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这要求各方以长远视野,持续投入基础研究、培育顶尖人才、包容探索失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例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通过九城联动、多维协同,构筑了可持续的创新生态。据统计,至2024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发展水平较2018年提升70%。
全球产业竞争历来是勇立潮头者的舞台。站在70周年的新起点,集团应以更大魄力投入原始创新,以前瞻视野定义技术路线,以战略定力构建创新生态,方能成为全球优秀的功能材料领军企业。
(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文静 编辑 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