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河南平煤神马人力资源公司数据科技中心(简称数据科技中心)分职场正式投入运行。来自一矿、二矿的60余名职工在这里完成了一场身份的转变——从煤矿职工转型为数据处理操作员。
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职工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的重大调整,也是集团以人力资源转型撬动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实践,还是传统企业对“人随产业转”难题的探索。
近年来,集团积极顺应数字经济浪潮,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也为传统产业职工的转型开辟了新路径,实现了产业升级与人才振兴的良性互动。
以“人”为突破口破解传统产业转型困局
不在岗职工与富余职工的安置曾是平禹煤电公司领导班子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8月25日数据科技中心分职场在该公司落户,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数字经济重塑产业格局的当下,如何让富余人力转变为发展动能,如何让传统岗位职工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分职场的投运,正是集团给出的“解题答案”之一。
受煤炭行业结构调整、资源枯竭以及环保政策持续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传统企业逐步进入优化整合阶段,“人往哪儿去”成为转型路上必须迈过的坎。
面对这一深刻变革,要破解传统产业发展瓶颈、激活新活力,关键在于“人”转型。唯有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数字产业发展动能,才能既解决人员安置问题,又为集团开拓新增长空间。而数据标注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凭借技术门槛适中、用工灵活的特点,成为连接传统产业职工与数字产业的“桥梁”。
雄厚的人力储备与充足的技术支撑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集团大力发展数据标注产业、设立分职场的重要推动力,让传统产业人员获得了向数字化技能人才转型的新机遇。
目前,一矿已经有50多名职工“就地转变”为数据标注师。9月4日,一矿有关负责人说:“分职场不仅给职工找了新的就业路子,更让矿上跳出了单一煤炭生产的局限,走上了产业多元化的转型路。”
在集团的统筹规划和组织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岗位职工正通过“数字快车道”实现再就业,不仅重塑了个人职业道路,也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产业升级与人才振兴正在形成良性互动。
分职场破解转型难题
当一矿成立数据科技中心分职场的消息传开的时候,该矿选煤厂职工胡叔轩第一时间报了名。
“我在选煤厂干了11年,每天重复着熟悉的流程,虽说安稳,但心里总觉得少点冲劲。现在数字经济这么火,矿上要建数据科技中心分职场,在那里既能学新技能,又能给未来谋出路,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胡叔轩说。
他的心声,正是那些渴望突破“舒适区”、想跟上时代步伐的煤矿职工的共同写照。
部分煤矿职工对转岗既期待又忐忑,平禹煤电公司职工马水玲就是其中之一。
平禹二矿关闭后,马水玲一度面临再就业的困境。“上有老下有小,人到中年压力大,再找工作难,但是新技术能不能学会,我心里直打鼓。”马水玲说。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很多转岗职工有与马水玲相同的顾虑。这些顾虑如果一堵“无形的墙”,挡在他们面前。
为了推倒这堵“墙”,数据科技中心采取“集中培训,就地就业”的模式建立分职场,提供系统培训后,职工返回原单位工作。
培训课程从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数据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图像标注、3D点云处理等专业技能。每节课都配备实操练习,由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指导。“刚开始那些标注规范就像天书一样难懂,经过一个月的系统培训,现在我已经能对着屏幕精准框出目标,多亏了老师耐心地一点点抠细节。”马水玲说。
如今,马水玲已能熟练完成图像标注、数据分类等基础任务,从“小白”成长为能独立完成复杂标注任务的熟手,实现从“待业焦虑”到“上岗安心”的转变。
平禹煤电公司东侧的一栋楼房正在紧锣密鼓改造中。马水玲即将和其他34名刚刚完成培训并顺利结业的不在岗职工,在这里踏上数字新职业之路。
这种“集中培训,就地就业”的模式,让职工在“家门口”实现华丽转身,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过去由于职工转岗至数据科技中心工作,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适应全新的管理模式,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职工因此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放弃来之不易的转岗机会。通过在各单位设置数据科技中心的分职场,将数字岗位“送”到职工的“家门口”,并将管理权保留在原单位,一方面能消除职工“背井离乡”的顾虑,另一方面也使职工在熟悉的工作环境中实现转型,大大降低了适应门槛。
如今,职工的转岗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不用远离家,每月有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人,这份工作太珍贵了。”马水玲说。
产业延伸构建数字新生态
眼下,数据科技中心在六矿的分职场正紧锣密鼓推进,在八矿选煤厂的分职场筹备工作也在有序开展。随着一个个分职场落地生根,集团富余人员正通过共享用工模式,持续向数据标注产业转移。这些分职场如同一个个“数字驿站”,正逐步串联成覆盖集团全域的数字产业网络,为集团数字版图扩张提供坚实支撑。
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是就业与产业的双丰收。
截至目前,集团已通过职场建设安置富余人员数百名。对于职工而言,数字岗位不仅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更意味着职业发展的新可能——从传统产业工人到数字化技能人才的身份转变,让他们在时代变革中站稳了脚跟。
从国家战略层面审视,集团的实践恰逢其时。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速推进,各地纷纷布局数字产业。集团凭借人力资源优势切入数字产业的赛道,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更为传统企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这场借助人力优势发展数字产业的探索,正在书写着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
(融媒体中心首席记者 薛亚丽 编辑 常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