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硅烷科技公司成功投运首条硅烷气长距离输送管道,实现硅烷气运输方式的重大突破。
据了解,该管道全长2.1公里,从设计到投用仅用4个月,较原计划工期缩短50%;总投资500万元,较预算节约1300万元,降幅72%。这一创新不仅突破了传统管束车运输的技术局限,更以行业领先的建设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为硅烷气输送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硅烷气运输长期依赖管束车灌装模式,存在运输效率低、运营成本高和泄漏风险等行业共性问题。这一矛盾在硅烷科技公司重要客户——河南天目先导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天目先导)年产一万吨高端纳米硅基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建成后尤为明显。随着天目先导硅烷气需求骤然加大,峰值可达15吨/天,原有管束车运输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稳定供应需求。为此,双方商议,决定革新运输方式,组建专项技术团队攻关硅烷气管道输送技术。
管道建设中,硅烷科技公司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规划书显示,该项目原计划投资1800万元,建设周期8个月。通过技术团队精心策划,该公司创新将原计划新建罐组方案优化为利用现有3个闲置储罐作为缓冲罐,并增加硅烷气进出料气相管道,采用全密闭系统设计。该创新方案突破了硅烷气在减压和长距输送中的技术难题,最终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全长2100米的输送管线,并实现一次送气成功,开创了国内硅烷气长距离输送先河。
经测算,管道投运后,预计硅烷科技公司每年可减少运输成本300万元,并可消除管束车运输环节的泄漏隐患。
与传统的管束车输送方式相比,硅烷气管道输送可有效避免传统管束车在灌装过程中因气体置换产生的硅烷气排放,并可大幅减少运输车辆的使用频率,从而降低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这一创新性运输模式成功实现了硅烷气从“车轮到管道”的绿色转型。
“管道的成功运用,不仅使公司产能得到充分释放,更能及时满足客户对硅烷气需求的快速增长,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共赢。”该公司董事长蔡前进说。
(文/图 融媒体中心首席记者 白雪 编辑 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