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当大多数电源企业还在传统赛道上激烈竞争时,华宝新能敏锐捕捉到户外活动和家庭应急中对便携储能的迫切需求,开创“锂离子便携储能”新品类,成功打开全球市场,实现从充电宝代工厂到上市企业的转型升级。这个案例印证了一个朴素道理:真正的蓝海,始终蕴藏于那些尚未被满足的需求之中。
现实中,一些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产品,技术很先进,功能很强大,可就是卖不动。问题出在哪儿?往往是只顾着埋头搞技术,在实验室待得多,对市场研究得少;技术思维强,用户思维弱,影响了科技创新的价值转换效率和效果。
首先,要找准需求。需求不会凭空出现,它藏在用户的日常困扰里、行业的发展瓶颈中,需要去调研、去深掘。若只站在技术视角看问题,忽视用户实际诉求,很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误区。只有把用户难处当作创新靶点,才能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找到空白,从一开始就找准创新方向。
其次,要做好转化。发现需求只是开端,关键在于利用技术真正解决问题。实现有效转化,必须跳出“技术至上”的思维,围绕需求优化技术路径、调整功能设计,让每一项技术改进都紧扣用户实际需要。唯有实现技术与市场的精准对接,创新才能落地生根、产生价值。
最后,要快速验证。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动态调整。如果抱着“一次研发、终身受益”的想法,即便找准了需求,也可能因为跟不上变化而被市场淘汰。要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检验创新方向是否贴合当下需求,通过小步迭代、持续优化,让产品始终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
当前,传统产业“老树新枝”、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从无到有,每个领域都蕴藏着需求富矿。将创新资源精准投向市场最需要的地方,企业必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融媒体中心首席记者 张子凡 编辑 唐丹)